我们通过对比98年洪灾与16年水灾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对比,剖析地下管廊建设的投资机会,政府规划了两年的地下管廊是否又迎来一轮投资高潮?
1、洪灾再现,同与不同。地下管廊是“城市市政地下管线综合体”,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“生命线”。我们都知道98年洪灾发生后,一系列豆腐渣工程被曝,随后政府通过整治解决了城市基础建设的面子问题;那么这次武汉等地的水灾暴露的是地下排水的内涝问题,里子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,我们判断这将迎来一轮地下管廊投资的高潮。2、政府规划,未雨绸缪。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》计划,决定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;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,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、通信、广电、给排水、热力、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,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;在全国开展一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示范。2016年,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,2016年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。其中国家财政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开展了"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"。最终选取,15个城市入选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。包括:郑州、广州、石家庄、四平、青岛、威海、杭州、保山、南宁、银川、平潭、景德镇、成都、合肥、海东。
3、万亿规模,谁与争锋。按照各地规划,底线综合管廊总里程2000公里以上,每公里约1亿元左右投资,行业总投资约2000亿,加上拆迁等环节,总投资规模达万亿。4、存量为先,新建在后。据统计已经建设完成的地下管廊里程约为300万公里,近两年新建管廊里程约100公里,由于地下管廊投资规模较大,商业模式不清晰,涉及部门多等特性,过去两年关于地下管廊的进程或效果一般。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存量的里程的提效上,存量为先,新建在后。据我们草根调研,目前地下管廊的利用率约为设计能力的50%左右,所以基于存量管廊的排查、监控、运营业务,不管是从实施的紧迫性、难易程度和商业模型几方面来看,有望率先受益。从地下管廊业务的发展阶段看,目前行业处在排查、监控、运营三阶段的第一、第二阶段,存量市场的相关厂商将充分受益。按照去年的统计数据,全国300万公里,完成排查的约为10% ,30万公里,每公里1000元,市场规模为3个亿,如果2017年完成80%排查的话,刚排查这个环节市场空间约为24亿。8倍的增速。5、行业离散,龙头集中。目前从事地下管廊信息化的企业主要为,数字政通,山东正元,武汉科岛,广东诚科所,飞利信收购厦门精图以及各地大大小小的100多家勘测队。其中数字政通在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%,绝对的龙头。